您现在的位置:挂号网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为患者服务 >>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咨询: 人 预约电话:15810063221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担任科室负责人。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发表论文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3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一、医疗工作
   中医门诊:中医日门诊量400人次以上,年门诊量约10万人次以上。约50%为疑难病症的外地患者。设有糖尿病、肝病、男性病、高脂血症及乳腺增生、风湿免疫等专科门诊。每天保证有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专家在门诊应诊,有1~2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咨询门诊。并承担全院各病房中医会诊,年会诊600人次以上。历年患者满意度调查达95%以上。 
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
 

   针灸门诊:针灸年门诊及治疗量18300~18400人次,并承担全院各病房针灸会诊任务,年会诊800人次以上。采用多种针法、火罐、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内、外、骨、妇、儿、皮肤、耳鼻喉等科相关病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脑梗死、球麻痹、颈椎病、腰椎病、头痛、头晕、感冒、失眠、鼻炎、耳鸣耳聋、痛经、面瘫、骨关节炎、胃炎、带状疱疹、荨麻疹、胃轻瘫、尿潴留、小儿遗尿及多种痛证等。患者满意度调查达95%以上。
   病房:病床20张,年收治病人340~360人次。以收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为主,兼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疾病。病历书写在北京协和医院名列前茅,多次在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历评比中获奖。病人满意度调查均在95%以上。没有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病房在罗雅萍护士长领导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被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 罗雅萍获得第二届全国百名优秀护理标兵称号。     
       
  中医科副主任孙华教授 中医科副主任田国庆副教授    
    

   二、教学工作
   中医教研室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集体备课,新教师预讲,竞争上岗,教学评估,优胜劣汰等。每年均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查找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
   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共同研究中医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见习安排等,以保证教学质量。在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学先进集体。“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尝试”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医学》课程2009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精品课程。目前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护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生、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等的中医教学任务。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硕士研究生任务及国家中医管理局师承工作。
   1.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医教学:每年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课程72学时,护理学院56学。授课教师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80%以上。每年进行教学评估,教学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研究生教学:每年招收硕士生3-6名,博士1-2名。科室根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要求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并按照培养计划实施。已毕业的硕士生10名、博士生10名。在读硕士生12名、博士生2名。在校的研究生80%被评为优秀研究生,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成为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骨干。
   3.留学生、进修生、实习生教学:每年接受进修生1-2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生12名;留学生9-12名。三生进入科室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每月安排教师讲课4次,每年给留学生英文授课20学时以上,临床英文带教200学时左右。
   4.承担教学课题:(1)200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实践”;(2)2009年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提高中医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实践”。
   5. 师承工作:先后承担三批国家中医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均圆满完成。导师郭赛珊教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奖;学生董振华教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张孟仁大夫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杰出中青年提名奖。
   三、科研工作
   中医科非常重视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组织申报课题,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发展基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研基金及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十多篇,撰写书著30多部,获优秀图书6部。科研论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研成果多次获奖,主要科技成果如下:
   1. “联苯双酯治疗肝炎的研究” 1983年获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1986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奖。
   2.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1990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
   3. “祝谌予教授临床经验集” 1998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
   4. “补肾活血方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1年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5. “筋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和实验研究” 2003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6. “祝谌予经验集” 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优秀奖。
   7. “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的研究” 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8.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9. “名医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经验及其传承发展” 2009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10. “补肾活血温经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009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该科历届科主任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历届学科带头人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祝谌予教授早年跟随施今墨先生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在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和妇科疾患。倡导中西医结合,临床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特别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最早提出糖尿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的学术思想,并组织糖尿病专业组制定了糖尿病辨证分型标准及施治方案。这种糖尿病分型标准得到国内多数学者的认同。为中西医结合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十大名医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及学术职务。史济招教授在科室的建设和实验室的创立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还将自己的临床经验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进行整理总结(科学出版社出版),耄耋之年仍继续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挥着光和热。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育轩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研究,参加联苯双酯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三等奖等。2001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郭赛珊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曾随祝谌予教授学习十多年,总结继承祝老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内科疑难杂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先后承担及指导国家中医管理局等课题多项,曾获卫生部、北京市科技成果、教学成果等奖项。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工作的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该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钱自奋教授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祝谌予教授临床经验整理研究”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分会活血化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现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是祝谌予教授的研究生,为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课题12项,曾获北京市高等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等6项。曾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女中医师等。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 “十病十方”科研项目糖尿病领衔专家等兼职,《中国临床医生》、《环球中医药》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副主任孙华教授担任全国针灸学会的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卫生部行业基金等课题,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研究论文获2009年中国针灸学会优秀论文。副主任田国庆副教授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委员等兼职,博士论文曾获北京协和医院科技论文三等奖。目前科室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各1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两名;中国针灸学会理事1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1名;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1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北京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委员5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学会担任委员6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北京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委员会担任委员8名;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6人。中医科现有医护人员39人。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9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5名。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6名。在读博士3名;在读硕士15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护士2名、护理员1名。
   五、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加强全科医德医风教育,执行卫生部关于医德规范管理等条例,严禁收受红包、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制定有完善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由科室考核小组监督执行,执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病房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直接负责病房医疗质量管理,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对疑难及危急重症全科大查房制度,以保证病房医疗质量。严格按照中西医结合模式书写病历,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负责检查病历,病历甲级率100%。门诊坚持首诊负责制,门诊病历的理、法、方、药准确完整。教学坚持集体备课,新教师预讲,竞争上岗,教学评估,优胜劣汰等管理制定。 科研管理方面,坚持执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发表的文章报告及各专业组的文献报告制度,掌握各专业组的学术动态,不断提高临床科研能力。研究生在科室工作学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院校规章制度,根据不同的培养类型,按照培养计划进行。临床研究生轮转时间为,硕士生不少于2.5年;博士生1.5年。研究生期间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者,终止学习,并报教育处处理。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相关评论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