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挂号网 >> 北京302医院挂号 >> 北京302医院专家出诊时间表 >> 北京302医院王福生专家

北京302医院王福生专家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2医院  咨询: 人 预约电话:15810063221
北京302医院王福生专家

王福生,男,19628月出生于安徽枞阳。19848月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入伍,19927月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调入302医院工作。19962月至19988月赴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担任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内外10余家著名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或编委等职,曾被总后勤部评为科技银星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2次。

 

他,集众多学术职务于一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973项目免疫学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

他,集众多科研成果于一身:先后主持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在部分研究领域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空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他笔耕不辍,撰写发表了300多篇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论文,其中70余篇被SCI收录,影响因子总和超过350(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影响因子总和为300),特别是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Gastroenterology》、《Blood 》、《Hepat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论文被他人引用达1000余次。

他,就是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专家王福生。

王福生从小就向往军旅生活,对医学情有独钟。1984年,王福生从安徽蚌埠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免疫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他师从吴祖泽院士攻读博士。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使他终身受益。他说:导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风格,是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典范;导师言行一致,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磊落胸襟,是自己为人处事的楷模;导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是自己勤勉工作的榜样。

1992年,王福生来到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工作后,陈菊梅、皇甫玉珊、汪承柏等老一代德高望重的专 教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脚踏实地的职业操守及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深深震撼着王福生的心灵,使他献身传染病事业的信念得到了又一次升华,王福生明白了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要想无愧于他的事业,必须具备怎样的品格,付出怎样的代价。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把皇甫精神发扬光大。

19962月,受院党委派遣,王福生赴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仅半年时间,他就获得了该大学年度优秀论文奖,并作为5位代表中唯一的中国人在科技大会上作报告。由于留学期间工作和科研比较出色,纽约大学导师高薪聘请他留美工作,尽管物质待遇优厚,工作条件优越,但他还是婉言谢绝了。19987月,他携带自费购买的国内紧缺试剂和实验设备回到了祖国,一头扎进他所钟爱的军队传染病防治事业。当时,研究室的课题几乎贴着清一色的院内军内标签,唯一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还是他出国回来后申报的,其他国家级课题一个都没有;发表的文章也都没走出国门,仅有的两篇英文文章也是他自己在美国学习期间发表的;科研经费捉襟见肘;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当时的情况一点都不为过。怎么办?他如实上书院党委,很快得到院领导答复:从人、财、物方面全力支持!当年年末,院里就划拨30万院启动资金。此后不久,医院又通过科企联姻的方式,与某高科技公司签订协议,为研究室获得风险投资数百万元,这笔钱成为王福生淘到的第一桶金。于是, 他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将它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前一个阶段,三年实现,叫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第二个阶段,要达到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的目标。沿着这一设定的目标,研究所(室)逐步走出困境,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 王福生本人先后应邀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理工医学院、德国柏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2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医疗研究机构,以及国内病毒性肝炎和生命科学领域大会、亚太地区肝病年会等国际性会议作学术交流和报告100多次,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

王福生深知, 在我国, 慢性乙肝正在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而当前慢性乙肝的治疗现状却是:抗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容易产生耐药性并易复发,临床治疗费用高;而慢性乙肝之所以难治,主要与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缺乏预测疾病转归的免疫学指标,未建立有效规范的免疫治疗方法等背景有关。因此,王福生回国后,把我国慢性乙肝临床治疗面临的这一难点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为阐明乙肝免疫致病机制并在理论上获得突破,同时研发新的治疗技术以优化现有抗病毒方案,12年来,他以免疫细胞治疗为切入点和方向,在国家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13个项目的资助下,带领课题组全体同志利用临床上对患者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制优势和国家级实验平台这一硬件优势,对大样本乙肝人群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突破了一批乙肝临床免疫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带有原创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研究成果:发现了三种免疫细胞及相关的分子变化可以预测乙肝的转归;通过对4076个病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我国乙肝人群T细胞和DC亚群参考值范围,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提出的抗病毒治疗爬坡假说,是本领域国际上的一个创新的理论,可以用来优化治疗方案。

多年来,王福生及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CIK细胞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试验,第一个获得CIK细胞临床治疗批文。CIK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治疗手段,目前治疗肝病患者近千例,安全性达100%,整体疗效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围绕这项研究成果,王福生团队先后发表SCI论文30篇,总影响因子150,被引用400多次。12年来,研究所还举办大型学术会议6次、全国和全军学习班5次,培训达1000多人次。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我国CIK细胞治疗肝病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部分发现和理论编入了医学院教材。此外在获得了总后卫生部和美国临床研究批文的基础上,他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并完成了人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的肝衰竭和肝硬化临床研究,安全性好,疗效突出,特别是可以降低肝衰竭患者死亡率。同时开展了干细胞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等,这些都是他的团队近年来取得的重大临床研究进展。

四伟大的事业催生着伟大的热情。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研究所就好比是一条船,只有每一名员工同舟共济,我们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王福生如是说。王福生领导的传染病研究所和肝病生物治疗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的坚强团队。12年的科研之路,他们虽然也曾经历过艰难和曲折,但大家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和退却,而是矢志不移地坚持、坚持、再坚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计名利得失,没有怨言,没有内耗,相互支持,互相鼓励。为使研究所这个科研团队更具后发优势,近年来他创造性提出培养研究型医生的要求:做到三心(对病人同情心、对事业进取心、对工作责任心)、二艺(实践上拿得起、放得下;理论上掌握前沿理论知识)、四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王福生特别重视培养年轻人,他经常鼓励大家说:你们年轻,只有今天努力工作,明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但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领导要知人善用,要善于发现利用优点,同时还要量材而用,扬长避短,把每一名同志放在他最适合最擅长的位置。特别让王福生感到自豪的是,如今他已培养出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临床和科研复合型的优秀团队。他先后招收 和培养博士生37人、硕士生36人、在站博士后2人,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并且在国内外本领域内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群体人才的这种后发优势,成为了王福生努力前行的不竭源泉。

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既充满艰难险阻,又孕育着无穷喜悦的过程,既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也要做出应有的牺牲。提起科研工作经历,王福生虽然轻轻几语带过,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长期以来,为了攻克一道道科研难关,王福生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常常是白天进行实验研究,晚上挑灯夜战,整理科研论文,除了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基本上都过着实验室、家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有时真是到了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当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所里研讨课题时,为了争取更多时间进行学术交流,面包、盒饭、速食面成了他的家常便饭。王福生之所以能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是因为他有一个贤内助,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和教育培养孩子的重担。每每谈及这些, 王福生总是动情地说:作为妻子,她付出了她的一切。当我苦恼时,她尽量开导我,使我从中解脱;当我碰到困难时,她鼓励我不要退却;当我沉浸在成功的欢乐中,她与我分享,第一个祝贺我,也第一个给我泼凉水;我有什么新的想法,她是我的第一个听众,与我一起讨论。如果说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这军功章的确有她的一半!

就在这篇文章快要完稿时,耳边接连传来关于王福生的喜讯:总后批准王福生为总后院士后备人选;王福生当选为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福生领衔的《人体免疫应答影响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这既是王福生的自豪,更是302医院的骄傲!所有这些,是对王福生及其课题组最大的认可和奖赏。王福生欣慰地说: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最大幸福,就是研究成果能被用于实践并产生效益,而不是成绩本身和发了多少文章。毋庸置疑, 科学研究是一件单调、艰辛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勇往直前的毅力。王福生就是这样一个甘守寂寞、潜心耕耘的人。目前,他率领团队正在开展临床干细胞治疗艾滋病、肝硬化和肝衰竭的临床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即可应用于临床,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北京302医院王福生专家相关评论
北京302医院王福生专家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